首页» 教育教学» 本科生培养» 培养方案

2013级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
一、专业简介

我校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97年。本专业率先在国内提出并始终坚持经济新闻特色方向,致力于培养熟悉经济、精通新闻、适应全媒体传播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。2006年,新闻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工商大学重点建设专业,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。2011年,教学成果“经济新闻特色教学体系建设”获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“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”。2012年,教学成果“以差异化、融合性、对接式为特色的经济新闻教学体系建设”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

二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济学科优势,适应社会发展与媒介变革的需要,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、专业基础扎实、全媒体业务能力熟练,能敏锐感知社会经济发展变化,擅长从事经济新闻报道,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、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,能胜任报刊社、广播电台、电视台、通讯社、互联网站等新闻传播机构专业工作,兼具党政机关、各类企事业单位宣传岗位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。

(一)培养要求

学生经过本专业学习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:

1.具有较好的综合知识素养,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;

2. 掌握新闻传播学专业理论知识,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,了解媒体运作机制和发展动态,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职业素养;

3. 具备扎实的新闻专业基础技能,能熟练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,适应不同媒介形态的采编要求;

4. 掌握经济学科基础理论知识,能敏锐感知社会经济发展变化,具备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专门能力;

5.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和社会活动能力,胜任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传媒机构的宣传、策划工作;

6.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,有在国内外展开专业深造的学术潜力。

(二)培养路径

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济学科优势,提出以“经济新闻特色为核心”、“以差异化竞争能力培养为导向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深化复合性应用型经济新闻专门人才的培养改革与创新,探索 “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相结合、课前课中与课后辅导相融通、课程实训和仿真演练相对接、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打造“差异化、融合性、对接式”的人才培养路径。

1.依托学校优势,以特色见长、差异竞争为理念,进行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,培养复合性应用型型经济新闻专门人才;

2.以培养目标为导向,建构通识基础、知识复合、能力融通、差异竞争、延伸发展六位一体课程体系,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素养、复合交叉知识结构、全媒体业务技能和经济新闻特色报道等专业能力;

3.实行学生主体角色和教师引导作用相结合,课前任务布置、课堂问题和案例研讨、课后主题式延展辅导相结合,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;

4.依托三维立体综合实践教学体系,将课程实训和仿真演练相对接,校企合作和媒体实战相呼应,引进业界资深人士进入课堂或举办讲座,拓宽视野,密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;

5. 以读书笔记、课程论文写作、假期社会调查、本科生科研创新计划、毕业论文为依托,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开放思维,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基本科学研究能力。

三、主干课程

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 财政学、金融学、会计学、证券投资学、社会学导论、 中外新闻史、新闻学概论、传播学概论、新闻采访与写作、新闻编辑与评论、广播电视新闻、新媒体与融合报道、经济新闻报道、数据分析与新闻报道、经济新闻作品分析、国际经济报道、经济媒体专题、 传媒经营与管理。

四、实践特色

本专业综合理论和技能课程,以课程实践平台、仿真实践平台、媒体实战平台为依托,构建循序渐进、交叉渗透的三维立体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。其中,课程实践平台,综合各类业务技能课程,进行专业基本技能、全媒体业务技能和经济新闻报道特色技能的递进式培养;仿真实践平台,以模拟编辑部为中心,以电子杂志为依托媒介,对学生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全媒体业务技能进行情境式演练;媒体实战平台,以校内媒体、校外实践基地、校企合作媒体为依托,将专业小实习与毕业大实习相结合,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对接式实战训练。

1.课程实践主要包括新闻采写编评、摄影摄像与视频编辑、计算机辅助编辑、广播电视新闻、融合报道、经济新闻报道等业务课程;课程部分实践内容与仿真实践平台需要相结合;

2.仿真实践平台,采取以学生为主体、以模拟编辑部为中心的实践模式,进行媒体综合业务技能的仿真演练,搭建以事件为中心、以仿真媒介为依托的全媒体业务技能实训平台;

3.利用假期展开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。组织学生在大一暑假进行社会调查,并撰写调查报告;组织学生在大二、大三暑假及第八学期前八周进行专业小实习和毕业大实习,推动学生进入媒体进行实战训练,使学生在实习中与传媒行业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全面对接。

4、引入培养开放思维、专业研究能力的教学环节,开设第二课堂。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等,设置学术论文训练教学环节,初步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。

五、学分学时

学生修满136学分方准予毕业。

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为120学分,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为1:1.7,选修课学分占课程教学总学分的比例为25%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为9学分,课内实验教学与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教学共计505学时,实践教学占教学总学时数的比例为25%。

第二课堂的教学总学分为7学分。

六、学制学位

修业年限:四年

授予学位:文学士